本网讯 3月19日,从北京理工大学传来喜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我校临床学院教师廖欢、邹润海、刘晖、文静、敖彩民指导的《医心乡印—筑牢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网底前行者》从全国3011所高校提交的33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金奖。这是我校学子首次问鼎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高奖项,也是我校在代表大学生最高水平的“双创”竞赛中取得的历史突破。近日,记者采访到获奖团队中的两位指导老师和两位队员,让我们走近这支团队,共同倾听金奖背后的故事。
初心:为农村医疗健康服务做出微薄贡献
医心乡印团队从萌芽成雏到孵化破壳,历时两年多。究其灵感初生,要溯源至2021年。此时学校开设村医班已有7年,毕业生都回到家乡成为基层医疗卫生的中坚力量,但仍然存在人手紧张的问题。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从身边的同学们入手,调研同学们返乡做乡村医生的意向。有了这个萌芽后,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他们渐渐走上了这条曲折而难忘的建立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的研究之路。
在成为参与“挑战杯”的项目后,在找寻项目灵感与创意时,团队成员遇到了很多难题,正因如此,他们更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取长补短,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大家中午有空吗?我们再讨论下第二板块。”“我马上吃完饭,等我一会儿!”“那我们先开个在线会议,大家快进来!”这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负责PPT制作的陈佳娣一边处理白天的学习任务,一边精心制作PPT整理项目板块,“白天都在准备比赛,晚上就做PPT整理信息!”她恨不得把24小时当48小时来用。桌子上的资料看过多少遍,更换过多少个笔记本,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备赛的日子里用“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来形容他们的作息一点儿也不为过。“早上六点钟和凌晨的校园我算是都见过了”,王柯轶打趣地说。
早上六点钟开始研究方案,晚上十点多才回寝室,一日三餐大家都聚在一起解决,临床学院的会议室已然成为了他们的"小家",除了上课时间不在,其余的时间大家都泡在会议室里备赛。
实践:每一次实地考察都有新的收获
为了锻炼团队成员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后备力量,团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乡村,在湘乡市龙洞村,志愿者分为七个小组,对村民们开展了健康咨询、中医保健、急救演示、育儿宣讲、口腔健康、农村健康状况调研、文艺下乡等志愿服务。其中,健康咨询队针对群众开展了常见病巡诊,发放了防暑药品;口腔健康知识宣讲队开展了口腔知识、口腔健康监测宣讲;急救知识宣讲队进行了心肺复苏、烧伤、溺水、中暑等情况急救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演示互动;育儿知识宣讲队演示了婴儿抚触、沐浴,宣讲了婴幼儿护理知识等。活动现场村民们纷纷高举大拇指为志愿者们点赞,深情感谢团队师生们带来的医疗服务。“每一次下乡回来,我都感觉有新的收获,不仅是数据上的更新,更是对未来走乡村医生道路的心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回想着下乡实践的日子说道。2021年,团队还获评了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团队。
征战:既是比赛更是学习成长的过程
赛期将近,项目的最后定稿仍有争议,在沟通过程中也是状况百出。队员的畏难情绪和身体出现突发状况,项目上的研究瓶颈,让大家争论不休,项目进度停滞不前。
学校领导们来到备赛现场为队员们加油鼓劲,给队员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也正是因为身边有强大的“后援团”和团队成员日复一日的“口水战”让项目日益完善,最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出发北京比赛前,他们还在教室里操练所有细节,语气的快慢,手势的讲解,学生的站位,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早已排练好了。比赛结束后,所有成员们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摊开手掌一看,手心里全是汗。
“这段时间我们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多了。”指导老师廖欢和邹润海说道,“能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们很欣慰。通过比赛的历练,相信他们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越战越勇,把我们的‘医心’精神传承下去!”
未来:金牌只是开始,“医心”不会止步
“我们是有后备力量的,除了完成比赛,更多的是把‘医心乡印’团队深植在三湘大地!助力农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提起未来的计划,团队负责人王柯轶满怀信心。下一步,“医心乡印”团队将以学校社团招新为契机扩大团队队伍,以学校团委“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平台进行实践锻炼,为乡村医生输送新鲜血液;同时与各村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将人员缺乏的地区进行重点培育,实现合作共赢。
大赛取得的佳绩,对于团队而言既是一次鼓舞更是一次鞭策。未来,相信这支队伍一定能砥砺前行,用青春热血迸发活力,用星星之火燎起乡村医生发展之原。(文:沈子渲/图:医心乡印团队)